承上週閒聊直播,又被問了好幾次怎麼自學、怎麼讀書、怎麼消化,所以我整理了舊文加上新啟發跟大家分享,怎麼讓讀書自學更有效率,本週日晚上的直播也會有更多的討論喔:
1. 讀書三寶:筆記本,多色螢光筆,彩色貼標。有來過我家的會到處看到一堆標籤跟螢光筆,廁所床頭書桌到處都是,這些東西對我來說跟衛生紙一樣重要,不能用到光才補啦(笑)。 🤣
2. 先看目錄與作者序,確認是否整本書需要逐字看完,還是先跳到最有興趣的章節開始,尤其是工具書通常不會逐字看,太花時間了,但是如果想深入瞭解此書脈絡與故事細節就會逐字慢慢看到完,甚至看第二遍。
3. 邊看邊把有參考價值的內容用不同顏色的螢光筆與標籤分類做上記號,這是為了第二次看還有備課需要,將來想要複習或是找相關資訊的時候可以節省非常多的時間。
4. 邊看邊作筆記,甚至邊畫出相關心智圖(真的覺得很棒很受用的書才這樣做),這不僅僅是整理我喜歡或覺得重要的重點摘要,更多是我被啟發的靈感紀錄,疑點,還有可以再更深入連結的主題或過往知識經驗彙整,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我整合既有知識,而且把新書的內容記的更深刻更持久。
5. 看完的同類/同主題書,相關筆記也會盡量收納在同一區,甚至也會把以前上過類似課的資料拿出來翻翻比較,看看能否將各種不同的觀點整理出自己的脈絡與心得,當脈絡清楚,新舊知識都才能轉化為自己可以應用的內容。
6. 全新領域的知識,可以考慮選擇先從架構較完整的工具書、線上課、或實體課程開始, 先了解大架構及學習方向,做系統化的輸入後,未來才會對其他碎片知識有感(如網路文章與影片),知道如何分類歸納記憶,學習效果也才會事半功倍。
7. 當看書多到一個階段,終於可以體會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感覺,每本書都有可以學習的地方,重要的是去學習作者看事情的觀點,獨到見解,思考方式與對此書的脈絡鋪陳,就如同練習瑜伽一樣,沒有絕對的對錯,端看觀者的需要與學習目的來選擇有參考價值的部分,當可以做到這樣,點連成線線連成面的速度會加快,吸收與消化新知的速度也會一併提升,知識也更能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了。祝大家自學愉快 🤓
#leaderisreader #betheinspiration #selflearning
#bethechangeyouwanttoseeinthisworld #自學
#womenshouldlivefearlessly #brainpower #soulspeak